梦 熊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独家的旨味

我反感两个食物:榴莲和小龙虾。首先,我自己的味觉告诉我,它们容不得我的偏爱,我问问榴莲,新鲜成熟的樱桃、哈密瓜、猕猴桃、水蜜桃、苹果、山竹果、芒果哪一样逊色于你呢?他们是生得丑陋,气味刺鼻,还是口味口感不佳呢?再问小龙虾,皮多肉贱,食用繁琐,不干不净,再赐大街小巷的粗制滥造,凭什么在你的虾兄弟里胜出呢?

更重要的是,我们讨厌人们对他的态度,他俩是被告知喜欢的食物。简述之,部分人便被噱头奴役了。然而,甘愿被奴役。因为,吃榴莲,才小资,吃小龙虾,才江湖气。不喜欢?抱歉,不懂得生活品味,您不够精致;不懂得人间烟火,您不够潇洒。对于这部分人,榴莲迎合了小资lifestyle的需求,小龙虾迎合了being江湖气的需求。

我觉得,味觉是一个人的本能,如果连本能都要被告知,一个连自己的本能都不要正面,连自己的本能都没有勇气去确信的人,惨到了需要一种食物来佐证你自己,因为我不认识你,只能退而求其次,去责怪榴莲和小龙虾了。受到榴莲的牵连,我开始逐渐敌视生鱼片,本来我就不喜欢吃这,每次在咀嚼生鱼片的时候,我都在尽力从内心领悟其鲜美滑嫩,可每次还是得出涮羊肉、红烧肉、水煮鱼片更好吃的结论,然后故作镇定,拿起杯子喝口水把纠缠不清的生鱼肌纤维冲服下去。关于生鱼片的事实是,最常见的三文生鱼片,生鱼片中的屌丝,也是上世纪挪威人向日本大肆推销的结果,传统日本寿司并没有三文鱼制,现在轮到我们被倾销,一系列彻底的商业活动,牵连出一大堆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的噱头来,我已经理不清也不屑想了。中国人进化了千年养成的食熟食的习惯,在客观上,我想生鱼片无论如何也无法为国人所偏爱吧?

记得几个月前,我在后滩公园看到一众年轻人,配备了一套专业装备,组团在公园的浅水里狩猎小龙虾,我看岸边的桶子已经是成果颇丰了。自持专业知识的我,好心上前去对猎人首领-一个妹子科普后滩公园的阶梯水系是净化黄浦江污水的,现在在上游,捕捞的小龙虾不适宜食用。听到我这番话,首领妹妹一脸不屑,激动地纠正我的误区,说这水质里的虾比一般卖的不知道干净到哪里去了。我一时无语,心想,热衷于吃不干净不卫生的东西需要这么义正言辞吗?在公共领域里用一下午时间抓几只随手能买到的东西需要这么理直气壮么?只能讪讪的走开,留下那堆热爱生活的人继续热爱生活了。

无意攻击反对这个无辜的丑水果和无辜的小虾仔,只是,为什么要值得你俩如此的偏爱和吹捧?我为其他的任何一个水果,任何一种生鲜,以至于任何一种食物感到不甘公,本质上都是蛋白质、碳水的组成物,我想,在每个食物的内心,都希望被感激而满怀幸福感的吃掉吧。 我记忆里《寿司之神》中的一段,小野二郎的大儿子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旨味”,他貌似是嘴拙,放着身后厨房的山珍海味不说,反而拿一听泡澡时的朝日啤酒举例子,模拟着下咽冰镇啤酒的激爽,发出痛快的呜咽声。他说这就是美味,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从这个角度看,味觉作为一种本能,旨味则是一个通感的集结爆发点,只有独属的回忆、经历的存在是客观的,来自这份存在的味道,才能是客观存在于你自己的美味。这是一对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与统一。





评论